自国务院出台《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以来,各地在结合其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基础上相继开展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详见表1),但也面临政务信息系统条块分割、数据共享不充分、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加强数据汇聚融通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从政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数据、应用、功能、管理、运维、资金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为相关部门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提供借鉴。
表1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典型举措
表格信息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一、政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整合
推动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强化基础设施集中统一建设管理,实现更加集约的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统一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不同物理位置的物理资源、虚拟化资源、存储资源统一监控、统一服务。
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促进政务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业链环节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实现数字服务普惠共享,数字治理高效协同。
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更好满足业务量大、实时性高的网络应用需求。深入推进IPv6创新建设,为多层级平台互联互通提供基础保障。
二、政务信息系统数据整合
打造统一政务数据资源平台。强化各单位数据归集、集成处理、共享共治和统一数据服务,打通数据壁垒,形成覆盖各单位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资源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处理,形成一数一源,推进数据内外共享。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区域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各部门数据赋能、业务联动。
健全统一政务数据标准体系。建立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采集、数据质量、目录分类与管理等标准体系。统一数据要素规则,加强政务数据保护,确保数据资源在跨部门、跨领域条件下有效流通。
三、政务信息系统应用整合
打造政务协同业务应用体系。在现有业务应用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为现有应用系统提供智能化通用业务服务,实现各部门政务业务协同应用。构建集约化办公平台。面向政务人员的财务、OA等内部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应予以整合,由部门统筹开展相关应用管理服务。
构建政务信息整合支撑平台。以政务云为底座,打造统一规范的软件平台支撑层,为应用系统提供简单易用、高效稳定的数字化资源调度管理平台,形成多场景应用的数据中心资源共享。向应用系统按需自动分配资源,支撑业务应用资源灵活使用,保证资源与应用系统的动态匹配。
四、政务信息系统功能整合
构建统一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推进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涉及共性能力需优先使用区域共性模块,各单位不应单独建设。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探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五、政务信息系统管理整合
建立信息系统统筹管理机制。梳理政务信息系统台账,建立信息化项目库,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分级分类管理。协同信息化项目需求单位,确定信息化项目建设年度清单,杜绝项目重复建设。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行多部门齐抓共管,拓展电子证照应用范围,推动电子证照、印章多领域深入互认互用,全面实现政务信息系统“应归尽归”“应统尽统”,推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六、政务信息系统运维整合
加强系统统一运维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运维统筹管理机制,从容易实现的试点领域入手,探索构建统一运维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政务信息系统运维保障能力。
强化政务信息系统运维支撑。多措并举强化运维支撑,从制度规范入手,在运维基础共性领域提升标准化、规范化能力,反哺政务信息系统优化升级。
七、政务信息系统资金管理
严格把控政务系统审批环节。资金管理部门在政务信息系统项目批复时,需重点关注项目是否存在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不符合地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及部门专项规划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
加强存量项目资金投入管理。对存在停建停用、低频低效、职能并转等问题的信息化项目,分类实施“关停并转”,释放挤占资源,推进数字化应用提质降本增效。
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是提升政务信息系统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为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 者
吴 冉,长期关注研究信息化领域
徐子天,高级经济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关注研究电子政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