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标《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GB/T 41464-2022),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年限不超过10年、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公司。独角兽企业一般处于新领域新赛道,是科技领军企业的后备军和科技骨干企业的主要力量,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一、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北京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1】,2022年全国独角兽企业共357家,其中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76家。海淀、朝阳、经开三区的独角兽企业共54家,占全市比重的71.05%,昌平、石景山、大兴等十一区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少于5家(详见图1)。
图1 2022年北京市独角兽企业空间及赛道分布
从赛道分布看,2022年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分布于新零售、企业数字运营、人工智能、数字文娱、集成电路、数字医疗等27个赛道,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较为发达。其中,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海淀区和朝阳区,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赛道的独角兽企业分布于经开区和朝阳区。
(二)北京独角兽企业个体发展不均衡
2022年北京76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4000亿美元,占比全国35.63%。其中,北京独角兽头部企业字节跳动估值达2200亿美元,其次是京东科技,估值达310亿美元。2022年全国独角兽估值排名前100的企业中,北京占有21家,其中仅有5家估值高于50亿美元,约20%的北京独角兽企业估值仅达10亿美元门槛。
表1 2022年全国估值前100的北京独角兽企业
*表示2022年新晋独角兽企业
(三)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分布广泛
2022年北京新晋11家独角兽企业,分布于9个赛道。其中,创新药和企业数字运营赛道各新晋2家,互联网教育、动力电池、智能飞行、清洁能源、合成生物、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等赛道各新晋1家。从分布区域来看,大兴区、经开区、朝阳区、昌平区等4个区各新晋2家,海淀区、房山区、延庆区等3个区各新晋1家。昌平区维泰瑞隆、经开区昭衍生物2家新晋创新药独角兽企业于近5年成立,昌平区新晋蓝晶微生物独角兽企业,近几年北京市医药健康前沿领域发展较好。
表2 2022年北京市新晋独角兽企业
二、北京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独角兽企业对比
企业数量保持全国首位,存量规模有所下降。2022年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为76家,仍居全国首位,但因车好多、旷视科技、艾美疫苗等13家企业超龄退出,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相较2021年(82家)下降6家。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4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相较2021年均有所增长。深圳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3,相较上年增加10家,增长态势远超其他主要城市,新增独角兽企业多分布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领域。
表3 2022年北京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独角兽企业指标对比
注:括号内表示2021年全国及各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
企业估值不均衡,超级独角兽带动平均估值提升。2022年北京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达53.15亿美元,远高于其他主要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源于北京字节跳动、京东科技、元气森林等超级独角兽企业带动城市独角兽平均估值提升(剔除超级独角兽数据,北京独角兽平均估值低于国内主要城市)。
企业平均年龄较大,需更关注超龄退出风险。2022年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平均年龄为6.7,高于全国及其他城市平均水平,相比之下,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独角兽企业整体更加年轻化,北京独角兽企业需更关注超龄风险。
平台经济相对发达,科技培育成效显著。近年北京市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向好。新零售、数字文娱赛道的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2022年全国创新药赛道共19家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2022年北京独角兽企业中,有6家处于人工智能赛道、5家处于集成电路赛道、4家处于商业航天赛道,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三、推进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接续发展的建议
针对北京独角兽企业存量规模下降、个体分布不均、超龄退出较多等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优化政策顶层设计
在市级独角兽政策引领下,推动各区政策出台,做好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精准培育与政策滴灌,扩大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培育支持政策覆盖的空间范围,形成市区一体、共同发掘培育独角兽企业的环境生态。关注和回应独角兽企业发展诉求,完善金融、人才、空间、技术等产业要素的支持政策,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多方位评估政策可行性,强化政策评估督导、持续跟踪,切实保障政策有效落实,不断放大政策的要素集聚效应。
(二)主动挖掘,培育潜力后备企业
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独角兽企业培育服务库,主动挖掘北京市潜在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后备企业,完善培育对接机制,针对性开展精准服务。支持研发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其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壮大企业规模,不断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同时加大外引力度,优化北京市独角兽企业空间布局,促进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数量充足、创新凸显、梯次分明的独角兽后备企业及潜在后备企业梯队。
(三)强化创新,助力硬核科技培育
优化北京市独角兽企业赛道结构,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引导承担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人才联合培养,积极促进潜力企业与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投资机构、咨询机构合作,协助企业打通市场渠道。引育知名品牌孵化机构,加强对前沿科技、硬核科技等企业的关注,为企业量身定制战略级创新发展支持方案,支持企业开展自主技术研发,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硬科技领军企业,扩大全市硬科技企业数量和科技产业规模。
(四)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政策引导,广泛发动市场化服务机构,做好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培育发展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申报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北京市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将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纳入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并为企业提供先进算力支撑等人工智能生态支持。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纳入市级、区级服务包,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成立由各相关单位领导牵头的战略服务小组,建立企业服务台账,定期开展走访对接,推动北京市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加快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1】本文各地区独角兽企业数据来源于《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