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产业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科学评估产业发展状况,有助于提升产业运行监测水平,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产业发展评估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要素、产业发展质量等方面多有论述。本文归纳分析三类评估框架以概述关于高精尖产业发展评估体系的有关思考。
一、三类评估框架体系概述
从具体操作层面看,根据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产业领域等,结合其特点,从产业规模、发展潜力、产业结构等不同维度搭建评估框架,各类产业发展评估模型或指标体系可分为要点式、赋分式、指数式三类,具体如下:
(一)要点式评估体系
高精尖产业发展要点式评估体系,搭建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不赋分值,针对各维度指标进行聚焦式总结及点评。此类评估体系注重从产业发展成效亮点、存在问题、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要点分析,典型优点在于直击主题,可围绕核心要点单刀直入、精准剖析,通过提炼分析产业发展总体状况、面临机遇和挑战、存在问题等,抓住核心要点穿针引线,以便从宏观角度明晰产业发展骨干架构及亮点或症结所在。典型缺点在于缺少定量化结果呈现,直观表达不够,特别是在同一产业历史纵向和不同产业横向对比时,受不同阶段关注要点变化、缺少定量结果等影响,对比分析抓手和结论依据可能不够扎实。
(二)赋分式评估体系
高精尖产业发展赋分式评估体系,采用赋分制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分,一般采用百分制。典型优点在于能够量化呈现评估结果,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产业发展情况均可通过评估得分简单研判其发展水平。典型缺点在于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产业发展存在差异,在对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共性指标、个性化指标设计及权重赋分时,难以全面兼顾,加之指标体系中依靠专家评分的定性指标缺乏客观数据支持,可能导致各阶段产业发展评估结果的可用性不高。
(三)指数式评估体系
高精尖产业发展指数式评估体系,可依托指标体系中不同维度原始数据或赋分式指标评分结果,进行指数式结果呈现。计算方法一般为选定基准值(具有可比性的某个原始数据或赋分式指标评分结果等),以1或100为基数,使该行业在基准时期产生的原始数据与基数相对应,则基数与基准时期原始数据之比乘以考察时期产生的原始数据即为该行业在考察时期的发展指数[1]。实操中,产业发展指数的计算方式并无统一约定,各类产业发展指数自成体系,但一般需遵循基本的计算方式。典型优点在于简明呈现系统性综合性的数据结果,特别是在历史发展维度,能够通过指数变化快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趋势。典型缺点在于指数无法反映产业的微观结构变化。
二、评估体系适用性分析
实操中,需根据三类评估体系的基本评估逻辑以及典型优缺点,对应适用场景并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分解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
(一)评估体系适用场景
一般来说,对于评估底数资料掌握不全,特别是定量指标欠缺的情况,要点式评估体系较适用;对于数据基础较好,能够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式,对产业发展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并想要更好掌握评分结构的,赋分式评估体系较适用;对于侧重观察历史维度产业总体动态变化的,指数式评估体系较适用。
(二)指标体系细化分解
三类评估框架体系均需依托具体指标进行落地评估,实操中可根据需求灵活采用评估指标,考虑到一级指标过于宽泛,难以体现各维度细项考量,而四级以上指标过于繁琐细碎,指标评估处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下评估指标可细分为二级或三级指标。
三、评估体系应用示例
图片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绘制
图1 评估指标体系示例
本文拣选一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为示例,三类评估框架体系均可在上述指标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要点式评估体系聚焦核心关注点调整一二三级指标,如阶段性主要关注产业规模时,可在行文分析时多着墨于产业营收规模、企业数量等情况,以凸显成效或问题;赋分式评估体系适当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分,如设定产业集群在总体指标体系中权重为30%,可细化分解权重为产业规模10%、发展潜力10%、产业结构10%,依此类推设定三级指标权重;指数式评估体系可利用指标体系某一维度或总体评分结果等作为基准值进行综合测算,如对2020-2023年产业集群变化情况进行指数化分析,可先依托赋分式指标体系计算出2020年得分,并将其作为基准值对应指数“1”,2021-2023年得分各自与2020年得分之比乘以“1”,结果便可作为各年度产业集群指数。
三类评估体系各有优劣,在开展高精尖产业发展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指标数据可获取性、成果要求等,选择适宜的评估框架体系。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行业发展指数[EB/OL].(2024-10-24)[2024-10-24].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1%8C%E4%B8%9A%E5%8F%91%E5%B1%95%E6%8C%87%E6%95%B0/10695151?fr=ge_ala
作 者
范延强,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关注研究高精尖产业、区域经济领域
王 悦,长期关注研究产业经济政策及工程项目管理
马皓然,长期关注研究高精尖产业、区域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