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创新发展能力强。走专精特新之路,需作出哪些重要的取舍、抉择,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在战略层面深思熟虑。本文借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重境,从战略发展角度,对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进行简单探析。
一、知根底、明大势
2024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2737万户1,近十年年均增长率8.3%;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8亿户,同比增长3.9%,各类经营主体蓬勃生长,已渗入千行万业,其中企业主体作为佼佼者,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2。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梦,但“龙头之路”并不好走,在各行各业竞争态势愈发严峻的情形下,企业成长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更加旗帜鲜明地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层级及标准交叉较多情况,全国层面构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梯度升级模式,已成为政策层面、市场层面条线最为清晰、最为典型的企业成长路径,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制定支持政策、市场机构投融资决策时,拥有“专精特新”光环,无疑已成为加分项,在政策和市场优势资源流动过程中备受青睐。市场的魅力在于百花齐放,走专精特新之路,不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但绝对是康庄大道。
此一层,是中小企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战略发展层面看,舍弃粗放式增长、多元化布局、非主业短期利润干扰等,聚焦细分领域,专注筑长技术壁垒、打造企业品牌、构建产业链生态,在细分赛道争做“小而精”“优而美”的企业,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是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无创新、不未来
创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标签,以北京为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近八成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十大高精尖产业,四成以上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比在15%以上,14家专精特新企业荣获202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精特新企业以千分之四的数量贡献了超过中小企业四成的技术创新的规模3。
当下,科技变革迭代加速,以中美为代表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掀起世界范围内大竞争、大角逐,持续引领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以前沿、颠覆性、变革为标签的未来产业站上新的高度。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必然要深耕细分赛道,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细分领域中聚焦前沿探索和创新突破,在科技树上持续钻研,探寻新方向、点亮新路径。北京市超五成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主要赛道深耕十年以上,由此可见一斑。
此一层,是中小企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鉴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加大研发投入更会挤压企业短期的利润空间,在生存第一的底线下,尽最大努力保障创新投入,是每个专精特新企业都绕不开的命题。十年磨一剑,深耕细作,在科技树上聚焦创新发展,敢于投入、敢于试错、敢于在前沿探索中尝试点亮灯火,是时代赋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使命,没有创新、不谈未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是燎原星火。
三、入链群、融生态
产业链、产业集群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般是产业链条上某个环节的优势企业,是行业龙头的配套专家,从技术产品研发、验证、小试中试、推广落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广全流程都离不开产业链、产业集群的生态赋能。以北京为例,近七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超五成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
在融入产业链群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可为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零部件或服务,且往往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具备不可替代性,通过逐步提升其在链群中地位,融入更优质的产业生态,借此实现市场规模和企业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例如,专注矿山无人驾驶技术的踏歌智行,其产品已在国内重点露天矿区取得规模化商用,成为矿区无人驾驶领域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再如,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宇树科技,以十年沉淀厚积薄发,在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终成行业领头羊。
此一层,是企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应避免一味低端依附,与产业生态中优质企业形成强耦合关系,在产业链中建立不可替代的供应地位,同时致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共同构建高价值的产业生态。从本质上讲,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鼓励中小企业向隐形冠军、单项冠军迈进,是中小企业突破巨头封锁、晋升为行业龙头的核心路径。参考
文献
[1]2024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2.4万户[EB/OL].(2025-02-28)[2025-3-27].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2/content_7008442.htm.[2]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8亿户[EB/OL].(2024-11-08)[2025-3-27].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11/content_6985531.htm.[3]北京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专场[EB/OL].(2024-09-26)[2025-03-27].http://www.scio.gov.cn/xwfb/dfxwfb/gssfbh/bj_13826/202409/t20240930_867961_m.html.
作者介绍
范延强
咨询工程师(投资)
主要从事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考核等20多项国家和地方咨询服务工作。获全国优秀咨询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咨询成果奖1项。
马梦娟
咨询师
长期专注企业发展战略、政策研究等领域,深度参与北京市十大强企行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研究工作。
胡谢利
中级咨询师
长期专注高精尖产业、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区域经济等领域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或深度参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工具创新研究、“十五五”产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京津冀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究及工业绿色发展支撑服务。
编辑:张 华
审核:王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