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国内商业火箭公司纷纷创立,成为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历经十年技术沉淀与大浪淘沙,国内至今有6家商业火箭公司(天兵科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中科宇航、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的火箭成功入轨。本文通过对6家公司公开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商业火箭行业特征、融资特点、面临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商业火箭行业“三高一长”特征显著
运载火箭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将卫星等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商业航天行业高歌猛进大背景下,其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同时,火箭的研制是持续迭代试错的过程,面临较高风险,从零起步到火箭成功飞行要经历漫长周期。
特征一:高要素投入。火箭研制从最开始立项论证,到技术研发突破、测试验证、各部件制造生产、发射试验,环节众多,尤其是火箭技术研发环节,涵盖总体优化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结构系统、电气系统、地面维护保障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攻关突破,每个领域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据蓝箭航天相关人员介绍,其公司研制的一款发动机包含至少九千个零部件,发动机研制投入达数亿元。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火箭整体研制耗资巨大。
特征二:高不确定性风险。火箭研制发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飞行中面临运行失常、意外事故、气候干扰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任何小失误都可能导致发射失败。虽然随着技术进步,火箭发射成功率有所提升,但发射失利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商业火箭“朱雀一号”和“朱雀二号”首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同是商业火箭的“双曲线一号”曾经一度遭遇发射三连败,损失严重。国外SpaceX的星舰历经三次试飞失败,前期巨额投资化为乌有,在第四次试飞终获成功。商业火箭的发展无疑会历经磋磨坎坷,必须忍受较高的失败率和较大的试错成本。
特征三:高预期回报。国内商业航天产业虽然2014年才起步,但近年来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商业航天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7年至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2.3万亿元。此外,根据公开资料保守估计,我国未来将陆续布局发射约2.8万颗卫星,随着卫星大规模组网推进,市场对火箭发射的需求暴增。但是,当前商业火箭产能仍然滞后,叠加发射工位不足等因素,运载能力和发射频次尚未跟上卫星建设步伐。火箭发射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有较好的发射定价能力。随着国内配套发射工位更加健全、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不断突破、发射成本逐渐降低,可以预见未来商业火箭发射盈利前景可观。
特征四:研制周期漫长。火箭从方案论证、研制出样机到成功发射的周期较长,需要经过多轮次测试发现漏洞与缺陷,不断优化迭代,直到满足发射安全标准。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外无论体制内还是民营企业,研制大型液体火箭所需周期均需10年以上。尤其是当下火箭研制方向朝大直径、可重复使用路线发展,面对更大载荷需求与更新的技术路线,所需研制周期将更长。例如,国内中型液体火箭“朱雀二号”仅发动机研制周期就约8年,国外SpaceX猎鹰9号火箭经过长达10年研发才推出最终版。
二、火箭行业融资现状与特点
在政策加持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商业航天领域近年来成为资本追逐热点。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商业航天股权融资事件至少50起,金额超120亿元。2023年商业航天股权融资则达170起,金额超185亿元,融资频次和金额显著提升。6家商业火箭公司紧跟行业融资节奏,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对标SpaceX融资总量规模较小
从内部来看,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以上6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火箭公司在发展的近十年间融资加总数约为148.7亿元人民币。从外部来看,截至2023年3月底,SpaceX在发展的近二十年间累计融资48次,融资金额超147.5亿美元。按实时汇率计算,国内6家商业火箭公司的融资加总数约为SpaceX融资总量的1/7,相较之下,我国商业火箭的融资规模较小。如果对标SpaceX猎鹰9号、猎鹰重型及星舰系列产品,我国商业火箭公司研发资金缺口必然很大,未来仍有较大融资需求。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绘制
图1 6家商业火箭公司披露的融资轮次与金额
(二)融资轮次较多,主体分散,早期以社会资本为主
各家企业融资轮次偏多且处于中后期阶段。4家企业融资次数在7次或以上,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分别融资至少15次和16次,各家企业融资轮次基本分布在B轮到D+轮之间。投资主体数量众多,融资来源较为分散。蓝箭航天融资来源主体数量近60家,成立较晚的东方空间只融资5次,但投资主体多达34家。融资早期阶段以市场化VC类基金为主。例如,天兵科技天使轮融资由陆石投资、浙大联创投资、久友资本主导,星河动力种子轮融资由元航资本、丰厚资本、北航投资主导。
(三)融资用途趋于研制中大型可回收液体火箭
近两年公开信息显示,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中大型液体火箭研制以及可回收技术攻关。天兵科技2024年6月融资超15亿元,主要用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首飞与批量化生产以及可回收状态产品研制等方面。星河动力2023年12月获11亿元融资,主要用于“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相关研发、测试和制造等领域。中科宇航2023年4月获6亿元融资,主要用于固体火箭的批量化生产以及中大型液体火箭可回收技术的攻关。东方空间2024年1月融资近6亿元,主要用于“原力-85”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以及“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四)国资背景基金逐渐成为投资主力
整体上,随着融资轮次推进,融资数额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各商业火箭公司融资进程到了中后期,资金需求量增大,但整体融资环境不佳,社会资本投资意愿降低。当下,国资背景基金勇担使命纷纷下场,成为商业火箭融资的重要来源。例如,天兵科技最近一轮融资包含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无锡产发、央视基金、中信建投投资、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国投泰康等投资主体,中科宇航近期的大额融资由广州产投、国科投资、中科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导,可以看出投资机构以国资背景基金为主。
(6家火箭公司融资数据、面临问题及相关建议见下篇。)
作 者
柯文媛,中级经济师,长期关注研究数字化转型、商业航天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