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挂牌玄机图

Industry Watch

观点

新时期优化提升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21-11-15

来源:澳门挂牌玄机图

 

澳门挂牌玄机图

【编者按】本文分析了总部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对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依据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提出了新时期优化提升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与对策建议,以推进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壮大,支撑首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有效配置,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增强的大背景下,总部经济逐步兴起,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国际城市的一种主要经济形态。一直以来,总部经济是我国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国际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应当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依托大国首都优势,加快调整总部经济结构,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总部企业全球影响力和资源控制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壮大,支撑首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01 总部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仍是总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其组织形态、产业结构以及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分布呈现逐步优化调整的态势。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总部经济规模逐步壮大,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组织形态方从以单一管理总部为主向多中心、多类型总部布局转变跨国公司总部组织形态由传统按大洲设立区域管理总部的模式,转变为1+N模式,即按国家设立地区总部、进而在一个国家内设立多个中心或分支机构。与此同时,地区总部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在管理总部基础上,还有诸如营销总部、采购总部、研发总部和生产总部等机构。跨国公司通过多中心化战略提升对当地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全球运营成本,提高全球资本利用效率。如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布局了多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分支机构,覆盖英国、日本、以色列、印度等国。
        

(二)产业结构从以传统产业总部为主加速向新兴产业总部转变
金融、商业贸易、资源型产业类总部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以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为代表的创新型总部经济不断涌现,其成长周期短但爆发力强。以2019年世界500强为例,金融、商业贸易和资源型企业合计为252家,占比过半。但与2013年相比,商业贸易和能源矿产企业数量逐步减少,而信息技术类企业数量增加。7年间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3家新兴总部企业上榜,分别是阿里巴巴(上升118位)、腾讯(上升94位)和苏宁易购集团(上升94位),成立9年的小米则是2019年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企业。

 (三)企业主体从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向新兴经济体跨国经营企业增加转变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资本流动不再是单向的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承接国外资本输入的同时,也展开全球性的资本输出,一些大企业纷纷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在国外设立地区总部、智能总部以及分支机构。例如我国已成为能与美、欧、日相提并论的对外投资大国,逐步成长起华为、海尔、联想等一批跨国公司。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此外,印度、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加入到地区总部来源国的行列,纷纷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融合形成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不断扩张市场、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能力。

 (四)空间布局从以城市核心区高度集聚为主向近郊多点聚集转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总部企业选址逐渐突破空间限制,降低对城市核心区的依赖,选择向建设密度低、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近郊布局,尤其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总部和金融、文化等高端服务业总部呈现向城市郊区分散布局的态势。据有关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跨国公司总部从美国最贵的商业区曼哈顿中城迁出或计划迁出的净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英尺(约合92万平方米)。很多著名的科技公司都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设立公司总部,如谷歌、英特尔、微软、思科等。

 

02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北京对发展总部经济一直高度重视。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将总部经济纳入首都经济的内涵。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和引导地位,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发展特点为:

1.总部经济对全市贡献突出
        据统计,2019年北京共有总部企业3787家,占全市企业数量不足1%,但拥有资产139万亿元,占全市70%。总部企业创造营业收入11.1万亿元,占全市70%;实现利润2.8万亿元,占全市90%。从业人员数(307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近四成,劳动生产率是全市平均水平近2倍。

2.总部经济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2019年数据,在企业数量方面,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总数的70%;在营业收入方面,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工业、建筑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为88%;在企业利润方面,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工业,合计占比为92%

3.总部企业以央企为主体
从企业性质来看,在
3787家总部企业中,央企总部1061家,市属国企总部601家,民企总部340家,外资总部531家。央企总部企业数量占比约30%,资产、收入、利润分别占全市总部企业的80%52%76%,央企总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4.总部企业集聚效应明显
北京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海淀、朝阳、西城、东城是第一梯队。以上四区总部企业收入均过万亿元,且形成金融街、CBD、中关村海淀园、中关村朝阳园四个核心集聚区;丰台、顺义、昌平、石景山等为第二梯队,企业个数均过百家,营业收入均超两千亿元,且形成中关村丰台园、丽泽金融商务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首钢地区五个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区。


澳门挂牌玄机图

1 2019年北京市各区总部企业数量分布 


澳门挂牌玄机图

2 2019年北京总部企业空间布局热力图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发展,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总部企业支持政策不精准。相较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市,北京对总部企业支持力度偏弱,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缺少针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产业领域以及涵盖从总部企业落地、经营、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差异政策。而上海等地针对民企总部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广州对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的地区总部给予一次性最高达5000万元的资金补助,高于本市1000万元的奖励标准。
二是总部企业服务机制不健全。作为央企总部最为聚集的城市,北京在市级层面尚未有效建立与总部企业信息沟通并对其协调引导的服务机制。特别是对总部企业新设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第二总部等动态信息掌握滞后,“灯下黑”现象明显,与部分外省市对在京央企保持高频度沟通及深入合作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对创新型总部支撑服务不到位。针对本土总部企业建设海外创新中心、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偏小,相关国际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撑偏弱,对民企总部创新支持不够重视。外资总部参与本市创新约束条件多、参与通道不畅,外资总部创新溢出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四是总部经济布局不均衡。现有总部企业过度集中于核心区。核心区超负荷承载,空间资源制约突出,后续吸纳能力十分有限,而城市副中心、亦庄等其他重点发展区域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仍存在较大落差。

(三)北京总部经济发展SWOT分析

新的历史时期,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既拥有良好的优势与机遇,但也将面对巨大的挑战和不利因素。

1.优势分析

一是首都地位优势突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北京特有的首都地位是吸引国内外各类总部落户的先天优势。同时,随着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其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例如京交会、科博会、国际设计周、中关村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拓展了北京国际交往的层次与范围。
         二是科技人才资源雄厚。一流的人才和创新资源是创新型总部落户北京的首要因素。北京拥有90多所高校及上千家科研院所,1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万在校大学生,拥有全国40%以上的院士,因此北京创新创业活跃度高。
         三是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北京有3000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是我国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最丰富、最优质、最多元的文化资源,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四是产业结构高端引领。北京产业结构高端化特征明显。目前,北京服务业占比达80%以上,金融、信息、法律、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占比达40%。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增长,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若干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智能硬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涌现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精尖企业。

2.劣势分析

一是全球资源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强。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总部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差距明显,海外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员工数量占比相对较低,对全球高端资源控制力和影响力较弱。
        二是成本攀升导致部分企业分流外迁。北京生产要素成本和制度性成本都相对较高,且近年来呈上升态势。例如生产要素中的土地空间和人力成本上升显著,导致部分成本敏感型企业选择企业整体外迁或在新设机构选址时倾向于选择外地。
        三是总部经济缺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支撑。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在产业链配套、政策衔接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3.机遇分析

一是全方位对外开放增强全球各类总部来京发展信心。北京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深入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建设大兴机场自贸区,打造更高层级开放平台,进一步增强全球企业总部来京发展信心。
        二是国内优质总部企业具有向北京集聚的内生动力。受当地人才、科技等资源条件制约,不少国内龙头企业或创新型企业有在北京设立新总部或第二总部的需求和意愿,借助北京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加速国际化。如华为早在1995年就设立了北京研究所;阿里巴巴于2016年启动杭州+北京双总部战略。
        三是新技术的发展使总部企业分散式集聚成为可能。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应用,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布式、网络化远程办公有望成为企业运营的新模式,从而降低企业运营对空间和区位的依赖。借助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本市总部企业的布局有望突破金融街、CBD、中关村等核心集聚区的空间制约,加速向城市副中心等新区扩散,逐步形成分散式、特色化总部集聚区。

4.挑战分析

一是国际政治格局与经济秩序大调整导致外部风险明显加大。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幅下挫,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产业链加速重新布局。目前,我国总部企业在应对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尚不处于主动地位,话语权不强。
  二是国内主要城市全力加大对在京总部企业的争夺。
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十余个城市都出台了强力政策吸引总部企业落地,尤其是南方各城市政策力度远大于北方,总部经济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三是北京吸引总部经济的既有优势在下降。从政策角度看,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借助国家大战略布局加快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产业配套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产业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如上海针对跨国公司总部在资金跨境使用和通关的便利性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在产业生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削弱,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从技术角度,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地理空间和区位的依赖,减少了城市间区位落差。

03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


        
新时期,总部经济仍将是首都经济重要的发展方向。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优势,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以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与目标

为全面提升总部经济在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四个维度的支撑力,新时期北京重点发展建设的总部企业和总部经济应具有以下四种特征:

一是全球影响力。围绕北京“两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聚集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总部,支持国内总部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总部经济城市,进一步提升北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影响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建成全球一流的高端总部经济聚集之都。

二是创新策源力。充分释放总部企业创新资源效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高精尖产业领域,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掌握尖端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型总部企业;聚焦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引进一批成长快、前景好的新经济企业总部,打造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三是文化价值传播力。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在国际传媒、创意设计、数字新媒体等文化产业领域,聚集一批世界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总部;进一步拓宽在京央企、大型民企的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是辐射带动力。城市副中心聚焦商务服务、新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大对中心城区总部企业牵引,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全市总部经济新的增长极;以北京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总部;以共建共享京津冀三地的产业链、创新链、园区链为手段,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优化提升总部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1.制定更精准更有力度的支持政策
       针对民营、外资及央企总部企业在土地空间、人才、融资、创新等方面的不同诉求,研究制定细分专项支持政策;针对高精尖产业、新金融、文化等不同领域行业特征,研究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加强对总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对增量总部企业的落地奖励和存量总部企业的经营贡献奖励。
  2.
大力扶持创新型总部企业发展
       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深度融入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支持在京创新型总部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配置力、控制力;创新对总部企业的扶持方式方法,通过资质认证、荣誉称号等无形奖励方式,扶持总部企业发展。

3.完善总部企业服务管理机制
 建设全市总部企业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经营指标、税收贡献、增资扩产、新设机构等最新情况进行多维度跟踪监测;建立服务重点总部企业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定期答疑、现场集中办公等方式,加强与总部企业的信息沟通;梳理高频服务事项,提高总部企业国际化服务水平;对新兴产业总部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发展。

4.加强对总部企业的要素保障
        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在数据开放、安全审查、加大奖励力度等方面,完善应用场景开放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和不必要的资质要求,规避招投标隐性壁垒,建立容错机制,提升企业技术成果成熟度,加速企业成果商品化和应用推广。加强存量研发设施开放共享,制定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专项支持政策。加强总部企业人才保障,针对人才落户、随迁子女教育学位、公租房等各类人才指标,根据总部企业综合贡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分配,向综合贡献度大的企业倾斜。

5.加快优化总部企业空间格局
        加大城市副中心对总部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符合城市副中心产业定位的市属国企总部分期分批迁入。对于城市副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新城、昌平新城等重点区域,提升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总部企业入驻。支持重点区域有条件的园区逐步由“特色制造业基地”向“特色总部基地”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特色科技型总部基地和特色总部园区,满足新兴产业总部、中心城区外迁总部和经济贡献突出、就业人员规模大的总部企业合理的土地和办公用房等空间需求。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澳门挂牌玄机图
澳门挂牌玄机图